近年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热潮。有数据显示,全球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市场规模预计从2017年的4246.8亿美元增至2022年的12016.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1%。尽管智慧城市已经是各政府进行城市发展势不可挡的趋势,但它远未发展成熟,成功的榜也并不多。那么,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究竟到达了何种程度,城市智慧化面临哪些难点,又应该如何应对?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桥头堡的安防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对此,行业大佬们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院士倪光南:我们离智慧城市还有多远
根据相关部门对现有智慧城市做的定量评价工作,按满分100分算,中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平均分只有58分,70%的城市都处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起步区和准备区。因此,中国目前仍没有一个标杆智慧城市。
神州控股郭为:城市智慧化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汇聚、融合、共享;其次,面对城市这样一个社会复杂系统,要实现科学化、综合化治理,需要建立一个城市运行的知识图谱,新技术的应用一定是建立在对城市核心要素认知的基础之上;第三,如何基于城市自身特点,将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与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产生新动能。
中兴通讯张振辉:智慧城市建设要优化管理模式 消除信息孤岛
智慧城市建设必须以改革的气魄系统推进发展。一是要以优化管理模式为重点,推动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变。采取政府机构+专业机构的模式,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重新定义和改造。二是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汇聚、共享,从而推动各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实现政府的精细化治理与社会服务。
华为杨萍:打造城市神经系统 构建智慧城市生态纪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强健的神经系统不仅需要城市大脑,还需要神经网络,从前端感知、数据传输、大脑决策、再到肢体行动的完整神经网络来实现闭环。通过物联网和城市通信网构建周围神经系统,实现城市全场景数据自动采集与传输;通过大数据中心与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构建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基于城市全场景数据的城市运行、应急联动和决策支持。
英国智慧城市战略专家艾伦·梅奥:灵活的城市规划方为釜底抽薪之策
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为驱动的平台并非智慧城市唯一出路,系统性的长远规划更是基础保障。承认不同城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为城市作一个更宏伟、全面系统的规划。城市规划机构应该设立明确的目标,规划要具有弹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强以光纤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需求,打造面向居民的创新智能公共服务系统,同时鼓励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张永刚:目前阶段应该注重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副组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IC卡应用服务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永刚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前阶段应该注重数据的共享和业务的协同。建设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平台,对接城市的不同管理部门。实现系统可追溯、可投诉、可监督,从而形成闭环。问题解决了没有、解决的怎么样、市民是否满意,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
顾友良:从平安城市到智慧城市 安防企业有五大优势
第一,安防企业拥有大型工程项目的实操经验与教训;第二,安防企业面对的多源多维数据是其他参与者不具备的技术优势;第三,安防企业积累了平安城市多网融合业务的链路优势;第四,安防企业拥有对新技术新产品更灵敏的嗅觉和验证手段;第五,安防企业对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的社会安全立体化、行业管理效率化、民生服务智慧化这三条基准已经站稳了第一个社会安全立体化的桥头堡,能够更好地在行业管理与民生服务中展开。
安防企业有了这五大优势,具备了良好的数据和链路基础经验,拥有了大型工程项目的标准化施工和新技术新产品快速应用能力,还站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桥头堡的开拓者位置,我相信安防企业一定能够赢得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良好开局。
结语:总的来说,智慧城市建设应始终“以人为本”,正如不同的神经系统形成了人类的不同性格,不同的城市神经系统代表着不同的城市定位,体现了城市的特质。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漫长、持续、迭代的过程,还需要一段时间持续的掌握。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人们将拥有更便捷、更智慧化的城市生活形态,同时也将衍生出更多“智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