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个词汇在社会各大领域中出现的次数愈发频繁。无论是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抑或是日常生活,都逐渐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人脸识别安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各行业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如今,全国大多数省份的人工智能专项政策都已经出台,产业落地迎来了重要契机。
智能安防已具备一定成熟度
重视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全国共识。从2017年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开始,截止2018年底,共有20多个省份发布了共计30余项人工智能专项扶持政策,形成了包括技术攻关、平台支撑,开放数据和应用场景、引进培育人才以及建设产业园区等体系。
在政策支持与引导下,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一步提速,各领域内相关项目陆续落地。其中,“AI+安防”已经从概念普及、技术比拼,进入到产品、场景、实战应用和生态构建阶段。
根据中安协《中国安防行业“十三五”(2016-2020年)发展规划》来看,安防行业将向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到2020年,安防企业总收入约8000亿左右,年增长率10%以上。显然,中国安防产业已经具备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成长的基础设施环境和一定的市场容量。
AI安防正向场景应用体验过渡
如果说2018是AI推动安防行业变革的一年,那么2019年里,AI安防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提升场景应用体验。
过去几年,安防行业主要在做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单点AI应用。然而,正如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所说,安防行业是一个非常碎片化的市场,每个场景、每个地方的需求都不尽相同。无论是参与各方企业实力,还是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融合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难点与困境。
大华股份研发中心副总裁、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殷俊认为,单一的技术无法解决用户的全部问题,加上标准化人工智能方案的极度缺乏,非标准化将成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同时,项目方需要的是融合多种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而非算法,因此AI安防中各个单点应用也将逐渐走向融合。
合作共赢将成为AI安防行业未来主旋律
在AI安防单点应用走向融合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将全面渗入整个安防系统的数据传输及处理网络,从设备端的感知与数据采集,到智能边缘侧,再进一步到中心大脑,完成多级协同。数据到达中心大脑之后,需要和上层的业务流程相结合,实现真正的业务闭环。
显而易见,单靠一家公司不可能支持好所有的行业场景,更多的是要靠生态与合作伙伴。这对处于底层的安防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机遇。中小企业既缺乏资金实力与算法领域研发,又无法通过与各地公安业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获取大数据支撑,唯独有细分领域行业应用的经验,而这正是龙头企业在构建生态时所需要的。未来的AI安防,将是各类企业携手共赢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