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银行12月23日联合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新华—浦发”长三角小微企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本期综合景气指数为98.49,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比二季度的98.18上升0.31。不过,这是该指数2015年一季度持续下行后的连续两个季度上行。
报告显示,在7个分类景气指数中,生产景气指数(107.18)、订货景气指数(105.72)、投资景气指数(108.82)和盈利景气指数(102.62)均处于“微景气”区间;雇佣景气指数(99.78)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成本景气指数(82.93)和融资景气指数(82.36)处于“相对不景气”区间。与二季度相比,生产、投资、盈利、雇佣四个指标的景气指数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值得关注的是长三角小微企业投资景气指数,该指标三季度达到108.82,处于“微景气”区间,比二季度上升2.09,在二季度的上升趋势下,继续上升,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上升态势。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并将其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着力振兴实体经济主要是为了应对近两年资金“脱实向虚”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
“投资景气指数上升,表明政府引导资金投向实体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脱实向虚的投资态势得到了一定的扼制,这有利于经济健康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指数负责人王振表示。
他认为投资景气回升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今年1月-9月,金融机构增加人民币贷款投放10.16万亿元,同比多增2558亿元;二是传统制造业盈利状况开始好转,对资金的吸引力开始转强。
长三角小微企业雇佣景气指数尽管依然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但其较二季度上升0.07,一举扭转了二季度下降的趋势。不过,长三角小微企业三季度对劳动力的需求略微低于二季度,表明了在经济探底的过程中,长三角小微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并不旺盛。
从区域看,2016年三季度只有宁镇扬(100.38)处于“微景气”区间,其余上海(99.35)、杭嘉湖(96.59)、苏南(99.00)和安徽(98.28)均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但与二季度相比,安徽表现抢眼,比二季度上升了4.05,其余4个区域则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报告认为,安徽的快速上升得益于三季度安徽经济的增速,2016年三季度安徽GDP增速为8.7%,高于二季度的8.6%。安徽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和12.2%,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8%。
从行业角度看,2016年三季度长三角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景气度均处于“微弱不景气”区间。与二季度相比,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2.16和2.78。传统制造业则上升2.05。报告称,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开始逐步走出低谷,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对经济走强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科技小微企业代表产业发展趋势,其成长性较好,能够为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动力。作为2016年新纳入的一个新指标,三季度长三角科技小微企业景气指数为99.59,比小微企业总体景气指数(98.49)依然高出1.10.
据悉,2016年第三季度长三角小微企业景气指数的计算选取了长三角区域的2256家小微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