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依然热度不减,至今已逾700亿元,但扬子晚报记者统计发现,无论从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家数还是认购金额,都比2016年同期有所下滑。
大手笔买理财
今年已花716.7亿元
农历新年刚过,不少手头有闲钱的上市公司就迫不及待地买起了理财产品。永兴特钢在公告中披露,拟购买工商银行发行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认购金额1亿元,这也是鸡年首份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2月6日,安德利、弘亚数控、金洲管道和易事特等四家公司也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
如果从2017年年初算起,已经有271家上市公司对外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涉及金额为716.70亿元。
单从上述数据来看,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热情依旧高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无论是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家数,还是涉及金额都有所降温。数据显示,去年同期有323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涉及金额830.92亿元。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种类不一,包括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以及信托等,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因安全性较高仍是上市公司的最爱,占比高达九成以上。
钱从哪里来?
募集资金占比超半数
为何上市公司如此热衷“理财”?上市公司的解释是: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为提高闲置资金使用效率。
那么,这些“闲置资金”都是从哪里来呢?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共有890家上市购买了理财产品,涉及资金1.07万亿。其中除了自有资金外,来源于募集资金的比例达到56.6%,占比超过一半。如上文提到的金洲管道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1.24亿资金便是来自募集资金。
针对上市公司使用自有资金或募集资金理财一事,市场观点出现分歧,有人认为在实体经济疲弱的情况下,这样做无可厚非,也有人士认为,部分上市公司由于企业经营不佳,转而用募集资金去参与理财投资,从而忽视了主业的发展,属于“不务正业”,违背了投资者为上市公司募资的本意。
据悉,该现象也引起了管理层关注,今年1月20日,证监会明确表示,目前再融资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部分并不十分缺钱的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导致大量闲置资金变成理财资金或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