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后,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家电业发展道路中绕不开的话题。在2016年里,众多手握大量资金的中国家电企业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收购,让2016年成为中国家电业走上国际化道路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可是国际化的主题绝对不是简单的“买、买、买”,收购并不意味着国际化的成功,这只是第一步。所以,在2017年,当国际化从简单的“买、买、买”的硬实力来到深水区,考验软实力的时候到了。
中国家电业走向国际化需要软实力(图片来源于网络)
怎样理解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从企业自身来看,包括对收购企业的消化、融合的能力,与自己原有业务配合、协同的能力。从行业来看,有参与国际标准化、相关国际组织活动和决策的能力。从市场来看,需要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特征,拥有让当地消费者接受,熟悉当地各项法律法规的能力。与这些相比,“买”,无疑是其中最简单的一步。
软实力“达标”的检验标准:人才
那么,我们国际化的软实力足够了吗?很显然不是。这需要我们逐步扩大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舞台。这是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需要时间。而这个“学习”和“熟悉”的主语,无疑都是“人”。的确,人才是国际化软实力是否“达标”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要提升现有人才的国际化思维和实操能力;另一方面,引进高端的国际化人才也势在必行。提升现有人才的国际化水平自不必说。从引进国际化人才来看,我们还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引入国际化人才,如何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跟得上国际化的步伐,都是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总体来说,国际化是今后10年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培养和吸纳国际化人才是真正的挑战。
由此可知,中国家电业走向国际化并不仅仅靠收购就能实现的,企业还需注重人才的培养,如此才能自信的站在国际舞台上,再次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