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行业发展成熟程度高,家电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尤其是空调行业,准入门槛更被提升至千万台级别。在这种背景下,近期居然有不少新军宣布加入竞争,先是某中山品牌推出“共享空调”,接着小米又跑来搅局,推出智米空调。
当然,这两家企业以此种方式宣布进军空调业,实在也掀不起多大浪。但今年空调业确实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改变,那就是无论一线、二线、三线空调巨头均争先恐后地开启了新一轮的产能赛跑。比如海尔近期称,其通过新建基地和现有互联工厂升级等方式,已有1000万套产能落地,主要分布在胶州、郑州、武汉、合肥等地。长虹空调也计划新增420万套空调产能。上周,美菱电器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长虹空调计划投资10.9亿元在绵阳经济开发区实施搬迁及扩能升级项目,最终建设形成年产420万套空调的生产基地。而去年底,奥克斯空调也已宣布投入23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计划于2017年底投产;另外,大量的中小品牌呈现出几何式的增长态势,月兔、美博、索伊、韩电等也在加快自己生产基地的建设。
大家争相进行新一轮“跑马圈地”,要一分为二来看。对那些实力型品牌而言,如果产能跟不上,即意味着要被甩出主流之外。空调行业的竞争已实质上进入寡头时代:目前格力空调内外销一年大约在3000万台,美的空调在2000多万台的水平,加之今年海尔、奥克斯都号称突破1000万台,那这4家空调内外销就达7000万台。从这里可以看出,“产销千万台”已成为加入主流竞争的基本门槛。此前海尔就是因为产能被格力、美的远抛身后,而使其行业第三的宝座屡被其他二线品牌强力挑战,这就不难理解二线品牌必须重新构建规模优势,才不会被“三振出局”。
而对中小品牌空调而言,他们意图东山再起,主要是看到了空调行业已行进到“智能化升级”这个风口。通常来讲,每当行业迎来革命性的技术或全新的盈利模式之时,也是行业弯道超车的良机,小米显然就属于此例,月兔、美博、索伊、韩电等在建厂线也是以智能产品线为主。海尔、长虹等也不例外,其中,海尔直言“新增产能是为了满足智能空调的大规模定制需求”,长虹空调也称,全线生产线将对标工业4.0进行全面智能化布局。
此外,就行业生存环境而言,2017冷年,“靠天吃饭”的空调行业也因为全国持续的高温天气而令不少处于频死边缘的中小品牌得以喘息,甚至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今年8月1日,据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2017冷年空调市场报告显示,国内空调整体市场规模已达5060万套,同比增长15.65%,也难怪格力电器总裁黄辉会用2017年是“空调行业近十年年景最好的一年”来形容了。
不过,笔者也忍不住提醒空调厂商们,好年头固然可以“招兵买马”,但同时也要警惕坏年头时不要跌进“产能过剩”的陷阱里,应及早做好筹备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