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两会“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社会各界关于“工匠精神”的议论就未曾停止过。其实,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并不少,“游刃有余”的庖丁、技艺精湛的鲁班、“唯手熟尔”的卖油翁等都是能工巧匠的典范。应用到当下的木门行业,“工匠精神”意味着企业精益求精精神和创新创造能力的融合。
木门企业崇信传承工业时代 “匠心”精神不可缺(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业时代的“匠心”需要崇信和传承
现今,消费者消费理念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仅关注产品质量和功能,对于品牌文化也越来越看重。而近年来,一些专注于做产品、拼销量的企业也开始重视品牌文化建设。良好的品牌文化对内是企业凝聚力的象征,是精神文化转化为生产文化的助力,对外是企业形象的展示,从一定程度上能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就像说到手机的时候大家会自然而然的想到苹果,说到快餐文化的时候会想到肯德基一样,品牌文化已经被印刻在消费者脑海中。
显然,“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也是品牌文化的集中展现。作为入选央视《工匠精神》栏目的行业内优秀代表,德意经过多次创新与突破,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5月8日上午,央视《工匠精神》拍摄团队正式走进德意电器,开机仪式圆满举行。缺乏实践的“工匠精神”都是耍流氓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至2012年,在日本企业中寿命超过200年的有3000多家,德国有800多家,而中国的企业却寥寥无几。不得不说,一提到“工匠精神”,德国和日本的工艺最值得称道,“工匠精神”已经深深地植根到了他们的企业文化之中。去年,国人去日本买马桶盖事件持续发酵,其实,中国制造业的尴尬一直存在,不得不让人反思——凑合的国货,工匠们都去哪儿了?正所谓“知行合一”,一种精神在文化形态上的传承固然重要,不过最重要的应该是实践。木门企业在传承“工匠精神”的同时,不能只是把它当做一句简单的口号,更特别需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生产全过程。
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剧之际,响应政府号召,崇信与传承好“工匠精神”,切实的践行“工匠精神”已经十分必要了。“工匠精神”的缺失,反映的是整个行业创新和敬业精神的迷失。未来,恪守“工匠精神”的企业迎来的不仅仅会是赞誉,更多的也将会是责任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