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打着连锁旗号的委实太多,既有综合式、杂合式的先驱,也有凑合型的来者。笔者考察各地市场连锁新旧样例、接触部分老板深入交流尤其群里,依然感受到行业人不改连锁梦初衷,热情不减。但认为“多开店多统一就是连锁”的思维还是主导着许多企业“挂牌”连锁;况且整合连锁概念流行后,以为多家服务企业凑合、互补搭台就能连锁了。诸如此类的简单观点,注定了瞎折腾。当然,如果发展定位锁定几家,或是慢牛拖破车几十家,或是套钱学经验,也无可非议---你地盘,你做主。
凡是涉及技术服务项目的连锁服务店就市场现状来说,少量企业有些连锁规模(暂且不论加盟、合作)。但多年耕耘就这点货色,比照行业外成功案例,说明无论布局速度还是投资回报率,并不尽理想。
连锁规模的瓶颈在哪里?
根源就在于尚未找到“聚焦点、盈利点、控制点”(笔者连锁理论)的有机结合点
1、营销定位缺少打动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引爆点(多是市场区域填补型,而不是特色服务型),继而简单快速的传播,所以只好低价诉求(技术服务可以走低价路线吗?可以过滥的免费吗?)或是空洞无力的广告。一站式如此,美容快修也如是。
2、利润左右着速度。若连锁店利润贡献难以支撑连锁总部正常运营,必然影响布局推进(与资金无关),而如果连锁模式变通式经营,监控管理运营体系必然过于庞大,吃掉投资回报率。
况且维持足够的恒定客户,运营“纵深”(重复消费)、“广度”(套餐)捆绑,你见过麦当劳、国美死命拉着你吗?这种“有限度”的客户模型,能够找到大客户数据开发的方向吗?
3、依靠店面人际或是服务做业务不仅没法快速传承复制,就连技术服务标准也因消费者难以直接体验感知而难以落地(不仅责在员工的职业习惯)。
但可惜,汽修连锁、整合连锁等,市场依然停留在表面做规划文章,背离连锁本源本质。也就是说,要做到连锁具备社会投资倍增价值,市场的案例或惯性思维(别给误导噢),没法支撑投资决策的科学逻辑。
其实,市场上有些勇于思考者,已经往连锁的“另类思维”突破。-----做简单业务、做客户流量,也是说,用极致“聚焦”、标准快捷流程换取大量客户,比如低价快速换油、洗车等。这显然比传统的连锁模式思维更靠谱。
笔者不怕泄密,不妨分享我的“量贩美护”连锁(导入国美、麦当劳、7天连锁、星巴克的精华)。突破口就是:1)单店经营傻瓜化,降低行业经验依赖;2)连锁总部营销拉动化,去除店面推销难度;3)搭建人才开放、成才平台,减少连锁人才供应制约;4)门店毛利60%以上,可支撑总部费用。
行外人认为汽车服务连锁太难,因为太杂;行内人看到服务连锁缺标准缺人才,困守这些表象就因为没看到以上的连锁商道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