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10日起,A股银行指数连拉8阳,从1月9日的1849.63点涨至本周五的2076.12点,涨幅高达12.25%。大银行涨势更猛。本周5个交易日,建行涨15.21%,工行涨13.92%,农行涨11.47%,中行涨7.58%,涨幅最小的交行也达5.97%。上证指数本周涨1.72%,有一多半是靠银行股给拉上去的。
银行股为何涨势如虹?
笔者注意到一个重要数据。2017年我国GDP首破80万亿大关,达82.71万亿,增长6.9%,结束了2011年以来增速下滑的态势。与此同时,广义货币(M2)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低3.1个百分点,并创历史新低;狭义货币(M1)增长11.8%,增速比上年同期低9.6个百分点。
长期以来,我们的货币增速基本上是GDP增速的1倍。例如,2008、2009、2010三年中,我们的M2增速分别为17.82%、27.68%和19.73%,同期GDP增速分别为9.6%、9.2%和10.4%;即便到了2015年M2增速13.3%,GDP增速为6.9%,还是高出很多。2016年开始降杠杆,当年M2和GDP增速分别为11.3%和6.7%,央行不再拼命放水,经济也减速了。然而,在降杠杆力度明显加大的2017年,经济却比预期的好。这一来,市场一再担心的金融资产特别是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大为增强。
事实上,近日来一些上市银行披露的业绩快报也证实了这一点。
截止本周五,25家上市银行中已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江阴银行、吴江银行和张家港行等9家银行相继披露了业绩快报。这9家银行中盈利增长最快的为常熟银行,增长21.77%,最慢的为浦发银行,增长2.15%。但不良率除浦发银行从1.89%升至2.14%之外,其他各家均现下降趋势。
尽管多为中小银行,但鉴于供给侧改革取得很大成效,原先亏损的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行业业绩大增,主要投向国有大企业的大银行,资产质量改善也几无悬念。
笔者一直认为,对银行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盈利增速,而是资产安全。资产安全了,哪怕盈利增长为个位数,也是很正常的。众所周知,中国国有大行的估值长期停留在5-6倍,放眼世界,如港股中的汇丰、恒生,美股中的花旗、美国银行、富国银行、摩根大通等四大行,市盈率都在20倍上下。在去杠杆、挤水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为什么我们的大银行要长期低估,而且低估那么多呢?
银行股的放量上涨,还有两个因素:一是2017年表外业务被大大压缩,表内业务的贷款相应增加,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53万亿元,增速为12.7%;而全年人民币存款也就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一年增加的存款比贷款还少,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致使信贷在社会融资的比重达到71.2%,同比高1.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的多,银行的利息收入当然也高。
二是人民币升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2016年底的6.937,升值至2017年底的6.5342(笔者撰稿时为6.4)。银行资产绝大部分是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对银行当然是利好。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毕竟我国的GDP刚刚突破80万亿,M2却已达到167万亿,货币总量是实体经济的2倍。与世界相比,我国经济的杠杆率还是很高,水分还要再挤。所以,银行股可以涨也应该涨,但涨到国际大行的水平并不现实。至于那些估值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投资者更要提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