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_董铭
“支持奥朗德,还是反对萨科齐?”这个并不符合逻辑的选择题,正是本届法国大选的关键所在。一个其貌不扬,好似大学教师的中年男人,今天能站在被称作“小拿破仑”的萨科齐对面并非偶然。弗朗索瓦·奥朗德(Francois Hollande)作为密特朗的信徒,在法国总统第一轮大选的最后时刻,以28.6%对27.2%的优势,把谋求连任的萨科齐逼入了绝境。
用《经济学人》杂志的评论来说:奥朗德之所以能在得票率上压倒萨科齐,仅仅是因为他是反对萨科齐的。深陷泥潭的法国无疑亟需变革,萨科齐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从选民的视角出发,那就换一个社会党人试试看。
问题是,奥朗德会成为法国的救世主吗?
最年轻的经济顾问与有一半匈牙利血统的萨科齐不同,奥朗德出生于诺曼底,成长于巴黎,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作为家中幼子,1954年,奥朗德出生于法国西北部工商重镇鲁昂,这座城市的政治版图多年来以中左为主。他的父亲是一名耳鼻喉医生,在悬壶济世的同时,也热心于身边的社会问题,他曾两次名列鲁昂市政选举的名单,可惜所代表的并非社会党这样的传统左翼势力,而是最不招人待见的极右政党,最后都在竞选中落败。弗朗索瓦的母亲则是一名社工,她的政治观念偏左,八十多岁时还代表社会党竞选戛纳议员。可以说,奥朗德的政治启蒙,更多的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
奥朗德在法国外省度过了平静的童年,当时恰好是上世纪60年代,法国正陷入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许多法国人都因为维护殖民地的宗主性而政治立场倾向于极右。为了拥护1965年的总统候选人让-路易·蒂谢维纳库,老奥朗德卖掉了诊所和房子,举家搬迁到巴黎近郊。年轻的奥朗德就在那里完成了高中学业,并顺利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就读。
相比同龄人,奥朗德学业有成,很早就确定了从政这条路,相继在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政治学院、法国国立行政学院这些国家级的精英学府深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二十出头就已初涉巴黎政治圈。
学生时代的奥朗德,就一直是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拥趸,继承他的许多政见,并牢记其名言“若想被人爱戴,自己就要可爱”。在巴黎高等商学院期间,他曾担任校内“支持总统候选人密特朗委员会”主席;1979年,25岁的他正式加入法国社会党,成为密特朗手下最年轻的经济顾问。
从法国行政学院第七届学员班毕业后,奥朗德进入审计法院担任审计员,同时也在巴黎政治学院给三年级学生讲授经济学。在巴黎政治学院的授课持续了十年,这个微胖、秃顶、和蔼的形象一直伴随着他,当今天站在总统竞选的舞台上试图慷慨激昂时,不熟悉他的人,还是会把他误认为一名正在教导学生的大学老师。
1981年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经历了多年努力后,密特朗和他率领的社会党终于入驻爱丽舍宫。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次由左派执掌政权,这对于踌躇满志的奥朗德来说,无疑是难得的良机。当年才27岁的他也进入了爱丽舍宫经济问题委员会。
“能带来宁静与和谐之人”
能有这样的机遇,一方面是基于奥朗德本身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不得不提到其人生中最重要的伯乐—法国社会党元老、欧元奠基人之一、前欧盟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
当年德洛尔十分赏识奥朗德这位经济学出身的后起之秀,当自己准备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欧盟统一建设时,他向密特朗政府推荐了这位年轻人。奥朗德在德洛尔的大力举荐下,不单出入总统府,甚至还可以在科雷泽地方选区参加全国议会选举,而他的对手正是连任巴黎市长的老将雅克·希拉克。这是作为晚辈的奥朗德第一次挑战右翼,虽然注定要败北,但这段过程却让奥朗德在竞选经验上得以历练,也给当地选民和希拉克夫妇留下了初步印象。
在希拉克1995年至2007年担任法国总统期间,奥朗德一直都以反对党成员的形象出现。在今年的法国总统大选期间,当媒体传言希拉克转而支持奥朗德时,民众并没有惊讶,因为一个坚定的对手,有时比不坚定的自己人更值得尊敬(萨科齐曾背叛过希拉克)。
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政坛与如今不同,以希拉克为代表的右翼不断挑战密特朗,奥朗德也在这种环境下迅速成长。1988年密特朗连任时,奥朗德终于赢得了国民议会代表的资格,初入议会的他担任财政和计划委员会秘书、国防预算报告人。
可以说,经济背景是奥朗德踏入政坛的敲门砖,所以当今天有人批评他对欧盟经济的态度、担心他会放弃拯救欧元时,不要忘了他的伯乐雅克·德洛尔曾是欧元之父。在2005年欧盟宪章表决时,奥朗德在社会党内是投了赞成票的。对于当下的严酷的经济形势,奥朗德也曾发出耐人寻味的警告:“金融财团,才是统治我们的敌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奥朗德逐步转入地方行政管理,担任图勒市副市长。1993年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惨败,奥朗德的政治轨迹随着党派的跌落而变得不顺。但这并没有打倒奥朗德,他最终成了该大区的议长。图勒虽然是个不起眼的外省小城,却是奥朗德经营20年的“根据地”,在今年4月22日的第一轮投票中,他早早回到这里做准备,在投票结束后发表演说,接受当地选民如明星般的拥护。
在没有密特朗的时代,社会党继续留驻爱丽舍的愿望很难实现。在1995年的总统大选中,希拉克的对手变成了利昂内尔·若斯潘。奥朗德当时在社会党内部担任管理经济问题的全国总秘书,雅克·德洛尔把他推荐给时任社会党第一书记若斯潘,担任他的代言人。虽然当年左派输掉了选举,但身为党魁的若斯潘对奥朗德的期望依然很高:“需要像他这样性格温和、能带来宁静与和谐之人,去面对党内各种纠纷。”
之后奥朗德一直作为发言人和第一书记,直到2002年若斯潘在总统大选第一轮意外出局、愤然退出政坛后,奥朗德才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群龙无首的局面。从1997年后至今,社会党一直处在分崩离析的局面,党内的诸位资深元老各有派系,在屡次议会和地方选举上进退两难,以至于2007年要面对“人民运动联盟”的强势候选人尼古拉·萨科齐时,社会党推出了一位既缺资历、又没后台、空有一副新鲜面孔的女候选人—塞戈莱娜·罗亚尔,而她当时正是奥朗德的伴侣。
“罗亚尔的伴侣”
试图解读奥朗德的从政经历和私生活习惯,那就绝对不可能绕开陪伴他25年的伴侣罗亚尔。其实早在2007年罗亚尔代表社会党参加总统大选时,奥朗德就在一旁低调扮演“后勤部长”的角色。当时奥朗德的名头先是“罗亚尔的伴侣”,然而才是“社会党第一书记”,以一种“妇唱夫随”的姿态,成为法国政坛多年来罕见的景象。
奥朗德与罗亚尔早在大学时代就相识相爱,一起生活,养育子女,但从未正式办理结婚手续,这种家庭状况在结婚率屡创新低的法国已十分常见。罗亚尔的名字后面,不用像布吕尼那样冠以夫姓,这也有利于她塑造独立女性的形象,获得更多年轻人和女性选民的支持。
在外人看来,奥朗德与罗亚尔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法式浪漫,比起风流奢华的萨科齐夫妇来更让人感到亲切。在谙熟法国政治的记者眼中,他们的组合更是实用主义的完美运作。当时作为第一书记的奥朗德,希望身边的女人成为总统候选人,而不是那些不受控制、资历和声望在他之上的社会党元老。
当罗亚尔竞选失败后,法国媒体当即爆出两人感情破裂的消息。事实上,两人感情早已出现危机,奥朗德在一年前就移情别恋,合作姿态不过是为了竞选宣传。到如今,奥朗德依然未婚,假如今年5月最终竞选成功,奥朗德将成为第五共和国史上第一位单身总统。由此可见,法国政治家庭的分分合合,并非简单的情感问题,就像萨科齐与布吕尼在私人酒会上的“邂逅”,虚荣与名利才是维系价值的纽带。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奥朗德在媒体上的形象,常常被漫画化,一副唯唯诺诺的和事佬模样。在法国私营频道Canal+最著名的时政讽刺节目《木偶》中,奥朗德是个只知道傻笑的胖子,在外没有激情和决断,回家还要受到罗亚尔的训斥。但其实从奥朗德与罗亚尔分手后的这几年表现来看,他的温和背后也有相当的城府和心机。再者,奥朗德的作风也符合他在社会党内真正扮演的角色,“第一书记”的工作更像是协调各方势力的经理人,既非地方政权的决策者,也不是中央部门的执行人。
在党内,有人嘲笑奥朗德是“没种的男人”,在经营多年的选区,百姓们则赞誉他“善于倾听,是个简朴、和蔼、幽默的绅士”;在希拉克夫人眼中,奥朗德“可能没有总统的命,因为他不会咆哮,缺乏作秀的功力”。但在社会党今年4月15日的造势集会上,一贯谨慎的奥朗德终于强势了一把:“如果你们希望改变,请让我赢得投票。”可以说,支持他的选民,很多是看中了他稳重的一面,不像萨科齐那般“冲动”。
社会党内的分裂问题一直是奥朗德的心病,譬如在第一轮获得11%选票的让-吕克·梅朗雄,就是因不满奥朗德的中左路线而脱党,投靠法共。5年前罗亚尔宣布竞选法国总统时,党内的其他资深人物不以为然,前总理法比尤斯甚至嘲笑“女人去竞选总统,谁在家照看孩子?”
当然这个艰巨任务落到了奥朗德身上,他作为党内第一书记,暂时牺牲了参选总统的机会,改在幕后运筹罗亚尔的选举动向。至少在当时,两位伉俪一前一后的竞选方式,的确吸引了不少党外选民和年轻党员。2007年罗亚尔能够超越卡恩、法比尤斯等人,靠着靓丽的外形角逐总统,奥朗德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这也为他在本轮大选中积攒了足够威信和人脉。
2011年10月16日,奥朗德以56%对46%的党内优势,击败现任第一书记奥布莱,当选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并获得了法比尤斯等人的支持。奥布莱颇具工人阶级的强硬,奥朗德温和的性格则显得不那么极端,这也是许多党外选民支持他的原因。奥朗德甚至吸引了许多右派政治家的支持,除了早对萨科齐不满的希拉克,还有前右翼政府中的规划部长、扶贫高级专员等高官,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奥朗德获胜的砝码。
使命与挑战与高调、炫富的萨科齐相比,奥朗德显得低调、谨慎,甚至有些拘谨。如今正在冲刺的他,凭借自己多年来辅选的经验,保证每一步都不犯错,以最佳的个人状态迎接最后时刻。细心的人会发现,电视中的奥朗德形象也在悄然变化,减肥15公斤让他的脸庞显得更加坚毅,时尚眼镜和深色简约领带,多少有助于提高支持率。在现任女友,著名时政记者瓦莱丽·特里尔维勒的“健康食谱”打造下,他少吃巧克力、少喝酒、多吃蔬菜,注意着装。
当法国电视二台的记者问起这些变化时,奥朗德充满自信地回答:“我向你保证,我还是我。”对于不熟悉他的国外媒体和民众,奥朗德也在积极筹划***,萨科齐在《华尔街时报》上露面后,他也紧接着接受《纽约时报》专访,向美国人阐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喜好:“我本可以去卖汉堡发财的,最后却选择了政治。”可就是这样一个“焦糖布丁先生”,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集会上,还遭受了一袋面粉的莫名袭击。正如他的自嘲“这就是职业风险”,比起总统的诱惑,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没有具体的执政经验,从未担任过政府部长,是奥朗德竞选总统的最大劣势。即便是罗亚尔也有两年高级专员的经历,而奥朗德在萨科齐眼中“完全是无用的人”。不少法国选民担心,奥朗德如果当选,政府中多为新人,会给法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种情绪同样在欧盟领导人中蔓延,德国总理默克尔甚至号召其他领导人一同抵制。
“我不会等到任期结束时,才承认上任之初犯了错,那太迟了。如果大家给我机会,我会努力恰当行事。”奥朗德这番话既是在为自己没有执政经验辩解,同时又是在讽刺萨科齐在五年内留下了太多扣分的口实。在外交上,奥朗德是个彻底的新人,他需要广泛打开门路,与各国领导人建立第一步联系,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坛都在冷眼观察来自左翼的总统热门候选人,从他的参选纲领中琢磨出相关的利害点,走一步看一步。
在竞选纲领上,奥朗德同样漏洞百出,譬如削减赤字的比例,他与萨科齐都提出控制在GDP的3%,但方式是开源而非节流,这项任务在已经缺乏活力的法国十分艰巨。在敏感的移民问题上,左派主张的政策更具包容性,萨科齐对于非法移民和罗姆人的强硬举措,则让许多非裔后代格外反感。不过,对于生活在法国的华裔来说,倾向萨科齐的比例要高于其他少数族裔,原因主要在治安和商业发展上,他们对奥朗德无法信任。
第一轮投票奥朗德小胜萨科齐,但79%的投票率,弃权者在第二轮的立场,左中右选民的再次选择,都无法让奥朗德和他的团队掉以轻心。民调显示,勒庞的支持者中将有45%转向萨科齐,而梅朗雄的则有80%转向奥朗德,这将是他最后制胜的关键因素。奥朗德的沉稳和隐忍,是他多年在政坛摸爬滚打时锻炼的绝技,以目前大好的形势,他有可能在5月6日的第二轮大选中击败萨科齐,成为继密特朗后又一位入主爱丽舍宫的左翼总统。但这之后呢?奥朗德面前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