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能源问题受到行业内外代表委员的众多关注,在保能源安全成为“六保”任务重头、“新基建”中能源电力占据重要席位的背景下,这是意料之中的场景。而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的平价上网问题,获得的关注、引发的讨论值得重视。
我国光伏产业起步较晚,但前进速度惊人,2019年底全国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超过2亿千瓦,持续多年居全球第一位。期间,光伏发电的成本也持续下降,为迎接光伏平价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如今,当我们距离2021年已仅余数月,面对即将正式开启的无补贴时代,我国光伏发电行业应该怎么看、怎么走?
首先,没补贴并非不支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明确表示,对于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项目,电网企业应确保项目所发电量全额上网,且进行电量收购时要按当地燃煤电价与光伏企业签订不少于20年的长期固定电价购售电合同。既保量又保价,确保光伏企业能够维持一定利润空间,为行业发展积蓄动力。
其次,曾经不计成本谋创新的路子已不可复制。毋庸置疑,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国家补贴下的低成本,一直是我国光伏行业得以驰骋全球市场、不断创造“中国速度”的最大底气。然而,当行业不再享受补贴红利,发展驱动由政策向市场转换,为了获得更大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发电效率、持续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成为了企业的唯一选择。近年来,光伏龙头企业围绕单晶硅、多晶硅产能的布局、革新与市场争夺,就是我国光伏行业走向平价时代“性价比”之争的最好缩影。资本市场将用脚投票,让高发电量、低成本的高“性价比”产品成为公平市场的最后赢家。
平价时代,已是大势所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光伏行业必将进入深度调整期,低效高价产能逐渐出清、淘汰,优质低价产能加快占领市场。而这一趋势,也将刺激企业主动深化技术创新、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加快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更积极力量。